藻怎么组词(水藻)
水藻,见过吗?清热泻火,软坚化痰,捣烂敷上治热毒疮肿及丹毒
水藻
药材基源:
为石花菜科植物鸡毛菜的藻体。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晒干
【性味】咸;寒
【归经】肺经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泻火;软坚化痰。主肺热痰结干咳;喉炎;慢性便秘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-15g。
经典医书记载
《诗》曰:于以采藻,于彼行潦。陆疏曰:有二种,一种叶如鸡苏,茎如箸,长四五尺;一种叶如蓬蒿,茎如钗股,谓之聚藻。并挼去腥气,糁蒸食,滑美,荆扬人以济饥。《尔雅》作藻,曰:莙,牛藻。郭注云:江东呼马藻。《纲目》曰:水藻叶长二三寸,两两对生。一种聚藻,叶细如丝,节节连生,即蕴也,俗名鳃草,又名牛尾藻,一节长数寸,长者二三十节,可食。按藻、蕴一类二种,吾乡俱呼须草。其马藻,根连水底,不可移栽;聚藻,无根不藉土养,池沼及鱼缸内皆可蓄之。味甘气腥,性寒而滑。主治暴热热利热淋,止消渴,甚佳。寒病大忌。孙氏曰:极冷,无过于此。凡热毒疮肿及丹毒,捣敷,干即易,其效无比。dān dú
丹毒
解释
指因火毒所致皮肤突然红赤,色如涂丹的一种急性皮肤疮疹病。多由血分有热,郁于肌肤;或因皮肤粘膜破伤,毒邪乘隙侵入而成。症见先有寒症、高热、头痛,继而皮肤起赤斑、色鲜红、边界清楚、灼热疼痛,病甚者见神昏谵语,此乃毒邪攻心所致。
《本草纲目》
【释名】时珍曰:藻乃水草之有纹者,洁净如澡浴,故谓之藻。
【集解】颂曰:藻生水中,处处有之。《周南》诗云“于以采藻,于沼于沚,于彼行潦”是也。陆玑注云:藻生水底,有二种:一种叶如鸡苏,茎如箸,长四、五尺;一种叶如蓬蒿,茎如钗股,谓之聚藻。二藻皆可食,煮熟挼去腥气,米面糁蒸为茹,甚滑美。荆扬人饥荒以当谷食。
藏器曰:马藻生水中,如马齿相连。
时珍曰:藻有二种,水中甚多。水藻,叶长二、三寸,两两对生,即马藻也;聚藻,叶细如丝及鱼鳃状,节节连生,即水蕴也,俗名鳃草,又名牛尾蕴,是矣。《尔雅》云:莙,牛藻也。郭璞注云:细叶蓬茸,如丝可爱,一节长数寸,长者二、三十节,即蕴也。二藻皆可食,入药,以藻为胜。《左传》云:苹蘩蕴藻之菜,即此。
【气味】甘,大寒,滑,无毒。
【主治】去暴热热痢,止渴,捣汁服之。小儿赤白游疹,火焱热疮,捣烂封之(藏器)。
【发明】思邈曰:凡天下极冷,无过藻菜。但有患热毒肿并丹毒者,取渠中藻菜切捣敷之,厚三分,干即易,其效无比